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音乐唱腔是一部戏的灵魂
——导演董丽萍谈晋剧近代戏《老倌车》的舞台美学(下)
本报记者 郝莹玉
《老倌车》以百年张库大道为叙事蓝本,生动演绎了张家口先辈以血肉之躯开拓国际商道的传奇故事。该剧由张家口戏曲艺术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常文鹏担任出品人,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杜忠和优秀青年剧作家杜冬雁共同编剧,国家一级演员、导演董丽萍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吴同担任音乐唱腔设计。
人物名片:董丽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传承人。主演作品:《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春草闯堂》《三请樊梨花》《汉宫秋月》等,多次荣获河北省戏剧节表演一等奖;导演作品:《合符釜山》《少年董存瑞》《魂系京张——詹天佑》《雪如意》等,获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导演奖、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荣誉。
记者:《老倌车》剧情跌宕起伏,以什么表现形式才能形成舞台戏剧矛盾的冲击力和张力?
董丽萍:剧情运用高亢激昂的音乐唱腔、大色调舞美灯光配合演员的戏曲程式动作,全方位地展示张库商道坝上草原的浩瀚壮美和强烈的事件人物矛盾冲突,使剧情人物情感合并爆发。老倌车的“牛”和“车”是这个戏的核心道具,剧中将“倌车”借用戏曲的“大靠”来完成,靠的服装设计既戏曲又赋有神话色彩,靠旗代表老倌车的镖旗,牛铃、牛头镶嵌在靠肩靠肚上,靠袖口、靴子头设计为牛蹄形,加之牛头面具挂脸,整体形象既形似又神似“牛车”尽显威武和神秘,为老倌车“出拔子”前增添了古老的戏剧色彩。
记者:韩尚礼与红霞恰克图相见及红霞捧灵牌哭诉之后这两场戏,如何展示戏曲舞台程式的美轮美奂?
董丽萍:当红霞千辛万苦地追到恰克图找到了身受重伤的韩尚礼时,舞台再次为他二人营造了诉说衷肠的唯美场景,一个是商道上的硬汉子,一个是坚贞柔情的商道侠女,主人公的爱情事业生死命运紧紧地与这条商道系在了一起,这几个情感点运用了唯美的音乐声腔、舞美灯光色调和戏曲程式来表达。在红霞捧灵牌哭诉之后设置了一段进入梦幻的戏,这段运用了戏曲“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托举起戏曲舞台程式的美轮美奂。
记者:这部戏的音乐样式丰富多元,是为了体现晋剧音乐的包容博大和更好演绎商道上的故事?
董丽萍:音乐唱腔是一部戏的灵魂,这部戏的题材、内容、形式与晋剧梆子声腔的特色十分吻合,这里用口上人的乡音演唱口上人的情怀。剧中唱腔不但运用了晋剧唱丰富的七种板式,还加入了具有张家口地域特色的多种音乐元素,二人台“爬山调”“高腔”,蒙古族音乐“呼麦”“蒙古族长调”,“西域风格音乐”旋律辽阔,悠远绵长,一曲贯穿始终,响耳入心。
记者:剧中《老倌车》做了哪些分解和换位组合设计,巧妙地完成了全剧十几次时空转换的需要?
董丽萍: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王岳老师在这部戏中采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一辆残破的老牛车占据舞台三分之一,两只半圆的木车轮分放在车体两边,伴随着不同场景的变化中,故事在这样一辆残破的老倌车上展开了……贯穿全剧的这辆老倌车结构为分体式,可在剧情需要和人物情感达到高潮时对车身进行分解,前后移动,以较大幅度的舞美动作为剧情增添视觉上的冲击力。同时车体平面在舞台上形成了一个25度的斜坡,使舞台在展示“出拔子”“战狼群”“土匪抢货”等群体场面时舞台画面的层次感律动感更强。
记者:为更好地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老倌车》在服饰中吸收了民间面塑等多方面元素?
董丽萍: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彭丁煌老师在服装设计上追求创新突破,以棉麻为主要材质做旧,体现年代感。服装裁剪显现出女主人公体形,腰身收紧、胯部宽大、脚踝锁紧。男主人公衣服宽大加棉,加毛边加套裤,体现出赶车人的粗犷豪放,衣服的装饰吸收了民间面塑的元素,在制作上运用贴补秀的手法,风格古朴粗犷,意在表现张库大道寒冷严酷的地理环境,同时表现出了张家口人的朴实憨厚倔强的性格。
大型晋剧近代戏《老倌车》,舞台上,沧桑的牛车、粗犷的蒙调呼麦、商队汉子的风霜装束,无不凸显张家口作为“陆路商埠”的厚重历史,晋剧唱腔与二人台、蒙古族长调、呼麦等艺术形式结合,既保留了晋剧的韵味,又创新性地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使《老倌车》成为张家口文化自信的典范之作。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